土地估價師

當前位置:建設工程教育網 > 土地估價師 > 復習指導 > 正文

2015年土地估價知識點: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分析

2015-02-06 11:23 來源:來源于網絡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可按照因素與土地的關系及影響范圍分為一般因素、區(qū)域因素和個別因素。

  (一)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是指影響土地價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這些因素對土地價格總體水平產生影響,是決定各個地塊土地價格的基礎。

  1.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國家政策對土地價格的干預。

  影響地價的行政因素有:土地制度、往房制度、城市規(guī)劃、地價政策、稅收政策、交通管制和行政隸屬變更等。

 。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等。土地制度直接制約著土地價格的存在、上漲或下跌。

 。2)住房制度。一般的房租中不包含地租、地價。

 。3)城市規(guī)劃。在城市規(guī)劃中,對用途、容積率和建筑密度的規(guī)定,對地價有重要的影響。

  (4)地價政策。

  (5)稅收政策。

  (6)行政隸屬變更。行政隸屬變更通常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級別升格;另一類是級別不變,其管轄權由原地區(qū)劃歸另一地區(qū)。

  2.人口因素

  (1)人口密度;(2)人口素質;(3)家庭人口構成。

  3.社會因素

  歸結起來,影響地價的社會因素有政治安定狀況、社會治安狀況、房地產投機和城市化進程等四個主要方面。

  4.國際因素

 。1)國際經濟狀況;(2)國際政治因素。

  5.經濟因素

 。1)經濟發(fā)展狀況。

 。2)儲蓄和投資水平。儲蓄率水平的高低與家庭儲蓄行為的循環(huán)過程與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有密切的關系。

 。3)財政收支與金融狀況。

  (4)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從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變化中看不動產市場時,會得出以下的結論:一是高收入的家庭將住宅專供居住用的比率較高;二是高收入的家庭使用新建房屋的比率較高;三是高收入者有較高的自有住宅比率,與之相應的是租房者中收入水平略低;四是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積與其人均收入水平成正比。

  (5)物價變動。房地產越是在物價變動時期越能體現其保值性,因此物價變動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成正比。

 。6)利率水平。

  (二)區(qū)域因素

  區(qū)域因素是指土地所在地區(qū)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這些條件相互結合所產生的地區(qū)特性,對地區(qū)內的地產價格水平有決定性的影響。主要包含的內容有地區(qū)的繁華程度、交通條件、基礎和公用設施條件、環(huán)境質量、城市規(guī)劃限制等。

  (三)個別因素

  個別因素是指宗地本身的條件和特征,因而又稱宗地因素。個別因素是決定同一均質地域內地塊差異性的重要因素,是同一區(qū)域內地價差異的重要原因。

 。1)面積。

  (2)寬度。

 。3)深度。

  (4)形狀。宗地形狀以矩形為佳,其他如三角形、梯形、平形四邊形、不規(guī)則形等都不便于利用,從而影響地價。

 。5)坡度。

 。6)宗地基礎設施條件。

 。7)宗地臨街狀況。

 。8)城市規(guī)劃限制。作為個別因素考慮的城市規(guī)劃因素,主要有宗地容積率、建筑物高度、建筑密度、宗地用途等。

 。9)土地使用年限。

責任編輯:青池
班次推薦

4大班次+考前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經典班次組合 專家在線答疑!

特色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特色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4大班次+考前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智能交互課件 階段測試點評!

精品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精品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考前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名師定期直播 一對一跟蹤教學

實驗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實驗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考前模擬題+3套預測題+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大數據分析小灶教學 私人定制服務!

定制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定制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以知識點為單元 十分鐘一堂課

智能交互課件 階段測試點評

報同科目輔導 享7折優(yōu)惠!

最新資訊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