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論壓漿技術在高填方路基沉陷處理中的應用

2010-01-12 11:49    【  【打印】【我要糾錯】

  我國中西部山區(qū)面積廣大,交通不便,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今后若干年,山區(qū)道路的修建和養(yǎng)護將是我國道路交通行業(yè)面臨的重大課題。山區(qū)道路高填方較多,取土不便,多為填石或土石混填,并受壓實條件的制約,使用后期路基沉降不可避免。

  石太高速公路于1995年十月建成通車,全線長68.12Km,K332+529-K378+120段45.591公里屬于山嶺重丘區(qū),路基填方較高,為填石或土石混填,而且石太路行車多為載重貨車。經過這幾年的使用,一些路段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尤其是山區(qū)路段,沉降嚴重,最大沉降達到10厘米以上。

  為了使石太路保持良好的通行狀況,最近幾年,一些嚴重路段已經進行了路基壓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對路基壓漿工程的技術特點、施工工藝、存在問題和一些心得同大家進行探討:

  一、方案選擇

  高填方路基沉降在我國山區(qū)道路較為普遍,處理方式也多種多樣,分為換土復填法、固化劑法、粉噴樁和灌漿法等。從方案的可操作性、經濟性、處理效果綜合比選這幾種方式,灌漿法操作簡便、成本低、效果較好且不影響公路運營,所以最終選擇灌漿法處理。

  二、壓漿材料選擇

  壓漿材料的選用非常關鍵,原來一般選用水泥漿液加添加劑,但是,存在凝固時間不易控制、和易性不好、體積干縮等弊病。河北省交通科研所研制開發(fā)了高水速凝材料,該材料由A/B兩種固體粉末材料組成,使用時與粉煤灰混合均勻加水攪拌(高水材料:粉煤灰:水=1:35:3.5),A、B兩種漿液單獨放置24小時以上不凝固,可以長距離、長時間輸送、存放,易于施工;材料凝結時間可以調控,兩種材料混合后,凝結時間可控制在10-60分鐘;早期強度高,2小時可達到1.5Mpa以上;混合料也可以和周圍土顆粒發(fā)生反應,形成強度;混合料凝固過程及凝固以后不收縮。這些特性對于壓漿工程意義極大,解決了多年困擾公路養(yǎng)護的難題。

  三、工程實施

  壓漿孔梅花形布置,孔間距3.0米,注漿采用壓力為0.5-1.5Mpa,壓力由大到小,到注漿后期,部分注漿孔單位時間注漿量明顯上升,說明注漿形式由滲流注漿變換為脹裂式注漿,匯總現場記錄數據,計算得平均孔隙率為10.94%,具體施工過程多數資料均有記載,這里不再詳述。

  四、取得經驗

  石太路已進行了數年的路基壓漿,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4.1 混合料需要有一定的和易性,以方便施工。

  4.2 嚴格控制配比,以保證灌漿的混合料結硬后不能有多余水份。

  4.3 保證混合料有一定的膨脹性。

  五、存在問題

  壓漿工程在處理高填方路基沉降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并非十全十美,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5.1 高填方部分路段深達十幾米,壓漿工程受工藝限制最大深度很難達到10米以下,道路修建時,路基底層壓實度標準均較低,而灌漿又加大了路基上部的重力,這種情況是否會加大沉降?(經調查壓漿段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沒有使沉降加速發(fā)展,現正在繼續(xù)觀測,以取得更新的數據。)

  5.2 注漿壓力若控制不當,容易產生鼓包破壞原有路面。

  5.3加強施工質量的控制與監(jiān)督,嚴格按規(guī)范施工。

  壓漿工程應用范圍較廣,還可以用于處理橋頭跳車,水泥砼面板底部脫空等工程。相信經過建設者的不斷改進,壓漿技術必將會發(fā)展得更加完善。

延伸閱讀:壓漿技術 路基 沉陷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