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精華(20)
2.混凝土澆筑方法
為了使混凝土能振搗密實,同時,為了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應采用分層澆筑和連續(xù)澆筑方法進行混凝土澆筑。
?。?)梁、板、柱、墻的澆筑。在每一施工層中,應先澆筑柱或墻。在每一施工段中的柱或墻應連續(xù)澆筑到頂。每排柱子由外向內對稱順序進行澆筑,以防柱子模板連續(xù)受側推力而傾斜。柱、墻澆筑完畢后應停歇1~1.5h,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初步沉實后,再澆筑梁、板混凝土。
梁和板一般同時澆筑,從一端開始向前推進。當梁高大于1m時,才允許將梁單獨澆筑,此時的施工縫留在樓板板面下20~30mm處。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由于承受的荷載大,整體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許留設施工縫,要求一次連續(xù)澆筑完畢。另外,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澆筑后,水泥水化熱量大而且聚積在內部不易散發(fā),澆筑初期混凝土內部溫度顯著升高,而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形成較大的內外溫差,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而表面產生拉應力,如溫差過大(20℃~30℃),則混凝土表面會產生裂縫。在澆筑后期,當混凝土內部逐漸散熱冷卻產生收縮時,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澆筑的混凝土的約束,接觸處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當時齡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便會產生裂縫,甚至貫穿整個混凝土斷面,由此帶來嚴重的危害。
要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后產生裂縫,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這就必須減少澆筑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不宜超過25℃。為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應優(yōu)先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在滿足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摻入適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摻量一般以15%~25%為宜);降低澆筑速度和減小澆筑層厚度;采取蓄水法或覆蓋法進行人工降溫措施;必要時經過計算和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后可留后澆帶或施工縫且分層分段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澆筑方案,一般分為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三種(圖4.4.3)全面分層法要求的混凝土澆筑強度較大,斜面分層法混凝土澆筑強度較小,施工中可根據(jù)結構物的具體尺寸、搗實方法和混凝土供應能力,認真選擇澆筑方案。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斜面分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