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沉淀、澄清及濃縮
大綱要求:掌握沉淀、澄清及污泥濃縮的技術和方法
1.2.1沉淀原理和分類
。1)沉淀原理:
利用某些懸浮顆粒的密度大于水的特性,將其從水中去除。
。2)沉淀分類
、僮杂沙恋恝谛跄恋恝蹞頂D沉淀④壓縮沉淀
在城市污水處理流程中,在沉砂池中砂粒的沉淀一般為自由沉淀,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為絮凝沉淀,二沉池下部污泥的沉淀為擁擠沉淀,活性污泥在污泥濃縮池中的濃縮過程為壓縮沉淀,這部分內容今年也出了一道題目,題目的內容大致是關于沉淀分類的論述哪一項是正確的:4個選項內容為:a沉砂池是自由沉淀;b混凝沉淀為絮凝沉淀;c二沉池底部應該是壓縮沉淀,與污泥濃縮池一樣;d濃縮池是壓縮沉淀,從選項內容來看,abd都是正確的,c選項中二沉淀下部污泥的沉淀為擁擠沉淀,不是壓縮沉淀,所以c錯誤。
。3)沉淀顆粒的沉速
低流速的離散性顆粒,在水中受到重力、浮力和水的阻力三個力的作用,其合力決定顆粒在水中的加速度和沉速。
(4)沉淀試驗
、僮杂沙恋碓囼
②絮凝沉淀(干擾沉淀)試驗
、蹞頂D沉淀試驗
1.2.2沉淀池
。1)沉淀池的分類
按池內水流方向的不同,可以分為平流式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和豎流式沉淀池
按在工藝流程中位置不同,可分為初沉池和二沉池
按截除顆粒沉降距離不同,可分為一般沉淀池和淺層沉淀池
。2)平流式沉淀池:
①構造:進水區(qū)、出水區(qū)、沉淀區(qū)、緩沖層、污泥區(qū)及排泥裝置
、谄搅魇匠恋沓氐墓ぷ髟
掌握沉淀池的設計計算:根據靜置沉淀試驗所求得的沉速和表面負荷等數(shù)據來計算。(P41~P42的公式)
掌握污泥區(qū)的計算公式
緩沖水層(位于污泥區(qū)和澄清區(qū)之間)的深度可取0.3~0.5m
沉淀池的個數(shù)宜在2個以上。
、壅莆掌搅魇匠恋沓氐倪M出水裝置和排泥斗形式以及平流式沉淀池的設計技術參數(shù)的選擇(見第三章內容)
④平流沉淀池的優(yōu)缺點
。3)輻流式沉淀池
可作為初沉池或二沉池
、贅嬙
、趦(yōu)缺點
③設計要求和參數(shù)選擇(掌握設計參數(shù))
。4)豎流式沉淀池
掌握設計要求和參數(shù)選擇:例如設計中心管流速不大于30mm/s等
(5)斜板(管)沉淀池
、俜诸悾簜认蛄、同向流、異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谡莆赵O計要求和參數(shù)的選擇
、壅莆掌鋺脳l件:例如其不宜作為二沉池使用,主要原因是活性污泥的黏度大,易因污泥的黏附而影響沉淀效果。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