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房建工程 > 正文

某水電站擴建工程土建和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設備安裝施工組織設計

2012-09-29 09:36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整理  【  【打印】【我要糾錯】

  第一節(jié) 工程規(guī)模

  1.1.1 工程概況

  某電站位于平渠河上游某河大某處,距某縣城11km,其上游源于某縣城淮口鎮(zhèn)南江河,南江河兩支,正在修建的 電站位于南江河,其尾水與某電站的正常蓄水位銜接。

  本工程為70 年代未建成的一座小型水電工程,正常水位284.2 米,設計水頭11m,漿砌條石溢流壩高17.5m,設計裝機容量為4×3200kW,由于當時資金缺乏,在施工時原設計的4 臺機組被改為2 臺機組,實際裝機容量為2×3200kW.

  現(xiàn)根據(jù)審查意見,壩址仍為現(xiàn)有壩址,電站擴建規(guī)模為廠房兩臺機組2×3200kw 不變,新建廠房裝機2×9000kw,上游正常蓄水位288.2m.設計水頭14m,新機組單機引用流量79.4m3.

  電站主廠房布置在大壩左側原船閘位置,根據(jù)某市交通局文件,通航建筑物改為升船機,布置于新廠房的左側岸坡上。副廠房與升壓站布置在左側岸坡。

  1.1.2 工程總體布置

  1.1.2.1 沿壩軸線從左到右布置:

 。1)升船機:

  升船機位于左岸新建廠房左側。

  (2)左岸接頭壩(壩0+388.36m~壩0+364.02m)

  左岸接頭壩段長25.65m,該壩已于70 年代建成,本次已增高至292.20m 高程。

 。3)廠房(壩0+364.02m~壩0+327.71m)

  在大壩左側原船閘位置新建裝機2×9000KW 的河床溢流式廠房,新建廠房的長×寬為55.05×53m.

  (4)溢流壩(壩0+327.71~壩0+98.00)

  原溢流壩壩高程為284.2m,壩體底寬約20m,本次設計在原壩體的基礎上增加4 米壩高。新壩頂高程為288.2m.為了改建兩岸交通狀況,在原溢流壩挑流鼻坎下游側平臺上增設一個人行交通廊道。用于連接左右岸廠房。

  1.1.2.2 其它建筑物

 。1)副廠房及開關站。

  擴建的副廠房及開關站布置在左岸岸坡上。地坪為C20 混凝土,厚度為50cm,高程305.5m,副廠房平面尺寸為30×12 米,共一層,開關站平面尺寸為36×20 米。

  (2)進廠交通

  設備進廠交通為交通廊道進廠。

  在庫區(qū)左岸距壩軸線約200m 處布置碼頭,以便設備運輸。碼頭高程為290.00m.長30 米,寬12 米,通過沿岸公路與設備交通廊道及開關站相接。公路寬7.5m,從290.00m 以1:7.3 的坡度升至306.0m,進入廠區(qū)。

  公路總長約230m.碼頭采用C10 細石混凝土砌毛條石,表層采用C20 混凝土,厚度20cm,公路路面采用C20 混凝土,厚20cm.

  汽車經(jīng)船運至左岸碼頭,再經(jīng)進廠公路到達交通廊道處,設備通過卷揚機沿交通廊道進入安裝間。

 。3)運行人員進廠方式由人行交通廊道或設備交通廊道進、出廠房。

 。4)生產(chǎn)管理區(qū)利用現(xiàn)有生產(chǎn)管理設施。

  第一節(jié) 施工條件

  1.2.1 水文特征

  某河為渠河的主要支流,長368.4km,河道平均坡降0.74‰,流域面積19927km2,流域形狀呈扇形。徑流主要來源于降水,多年平均流量為314m3/s,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03 億m3,年徑流集中5~10 月,占年徑流總量的87.3%以上,枯季12~3 月水量僅占年水量的4.6%.

  本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組成,洪水主要受年內(nèi)降雨分配的影響,洪枯流量變化極大。5~10 月暴雨、洪水頻繁,年最大洪峰流量一般出現(xiàn)在6~9 月;洪水陡漲落,中、小洪水過程多為復峰,但峰高量大的洪水為單峰。每年5~10 月為主汛期,12~3 月為枯水期。

……

  詳情請下載附件某水電站擴建工程土建和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設備安裝施工組織設計

責任編輯:淘淘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