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4 14:00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工程概況
佛山市和順至北溶公路主干線是佛山市一環(huán)城際快速干線的一部份,全線長98km,雙向14車道,設計時速100km/h,設計荷載公路I級,沿線地質較為復雜,地質報告顯示以耕植土、淤泥質土為主,埋深1.5~7米不等,其地層分布大致耕植土、腐植土、淤泥質亞粘土,細粉砂層,風化殘積土,強風化砂層,埋深8~12米,其中東線小于1.5米有32km,主路7.8km,輔路24.2km,低矮呈分布范圍廣,有些路堤明顯偏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等特點;現(xiàn)以東線K28+200~K37+200段路基施工為依據,除兩座持大橋外,有7km屬低矮路堤和軟基路段,結合該路段低矮路堤的特點及其資料進行闡述。
二、低矮路堤施工處理方法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發(fā)展,在公路建設中越來越多的軟基處理技術在各項實際工程中得以應用、推廣,大量現(xiàn)場的應用成果為該領域的研究探討提供了許多實踐經驗,隨著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我們對多種地基處理的機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工程方案的選擇、設計及施工提供理論基礎。
本段路基總高度≤1.5米均屬于低矮路堤,并且處于軟弱地段路基上,所采用的施工技術如下:
1.整段線路縱向適當抬高標高,如硬殼層低于臨界設計厚度時經測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需進行挖除、強夯、壓漿補強處理。
2.淺層置換法,對于一般淺層軟弱夾層地基擬用砂墊層、碎石墊層、山皮石、石屑作為調平層材料,結合做縱橫向排水盲溝,水向兩邊邊溝排出,墊層材料選用透水性良好中粗砂,處理深度2~3米,寬度至兩側邊溝,先把軟土淤泥夾層挖除,鋪一層50cm厚砂墊層,砂為中粗砂,再填筑一層80~100cm厚碎石墊層(或未篩分碎石)、然后再鋪上一層10~20cm厚石屑作嵌逢調平層,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壓實方法用振動法、平振、插振、碾壓整平,在石屑墊層上鋪設土工格柵再作路基填筑;能保證路基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減少工后沉降。
3.密實法(排水固結法),對軟弱層比較厚采取打袋裝砂井方法,處理寬度至兩邊邊溝,間距1.2米,深度11米,直徑7cm,梅花形布置,原材料控制,砂井裝抗拉強度>15KN/m,滲透系數≥5×10-3cm/s,含泥量≤3%,排水系統(tǒng)由豎向排水和水平排水構成,主要作用是改變地基排水邊界條件,縮短排水距離和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徑,在砂井上鋪設50cm厚砂墊層作水平排水,土中的孔隙水在外荷載作用下排至砂墊層,排出邊溝,使孔隙體積減小,地基發(fā)生沉降,從而產生固結,地基土強度逐漸增長,如果只設置排水系統(tǒng),不施加固結壓力,土中的孔隙水沒有壓力,很難發(fā)生滲透固結,強度不會提高,因此在砂墊層上鋪設土工格柵再填筑加載,為縮短排水周期,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效益,本項目采用加荷方式有:直接堆載預壓、超載預壓,以達到預期目的。
4.復合地基法,該段路基和橋涵臺背,難處理的軟土層比較深的還采取打水泥攪拌樁(濕法)進行處理,深層攪拌樁加固軟土地基是利用水泥漿作為固結劑,通過特殊深層攪拌機械,在軟弱層深部把軟土與固結劑強制拌和,使其成為具有較好整體性、水穩(wěn)性,又能滿足強度要求的加固土體,濕法以水泥漿為主,或加減水劑和速凝劑,用灰量≮50kg/m,水灰比為1:0.5,深層攪拌樁法施工簡單、高效、低成本等特點;加固機理,是水泥漿與軟土體采用機械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在水泥加固土體中,因水泥摻入比很小,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應完全具有一定活性的介質、粘土顆粒與水泥水化物的作用以及碳酸化作用,齡期須28~100天,28d強度為>1Mpa,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20kpa.用此項施工方法,大大解決橋涵臺背填筑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引起的跳車現(xiàn)象,效果甚佳。
5.CFG樁,設計處理深度為10米,CFG樁采用四邊形布置,間距為1.2米,樁徑為0.4米,樁頂鋪設塑料土工格柵B型,雙向抗拉強度大于60KN.土工格柵上設褥墊層砂礫厚度為50㎝;
地質條件:主要可分為亞粘土3米,淤泥質亞粘土5米,粉細砂夾層4米,中粗砂層在12米以下。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