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術 > 正文

地下室抗浮錨桿設計

2008-08-22 14:09    【  【打印】【我要糾錯】

  一般抗浮計算:(局部抗。1.05F浮力-0.9G自重<0 即可(整體抗浮)1.2F浮力-0.9G自重<0 即可如果抗浮計算不滿足的話,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較經濟同意以上朋友的觀點,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樁要經濟很多「原創(chuàng)」抗浮錨桿設計總結抗浮錨桿設計總結。

  1、適用的規(guī)范

  抗浮錨桿的設計并無相應的規(guī)范條文,《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7-2002》中“巖石錨桿基礎”部分以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 50330-2002》有關錨桿的部分可以參考使用,不過最好只用于估算,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有一些錨桿構造做法可以參考。對于錨桿估算,推薦使用《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 50330-2002》,對于巖土的分類較細,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參數。

  2、錨桿需要驗算的內容

  1)錨桿鋼筋截面面積;

  2)錨桿錨固體與土層的錨固長度;

  3)錨桿鋼筋與錨固砂漿間的錨固長度;

  4)土體或者巖體的強度驗算;

  3、錨桿的布置方式與優(yōu)缺點

  1)集中點狀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優(yōu)點: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結構傳來的豎向力來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錨桿布置集中,對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較方便;對于個別錨桿承載力不足的情況,由于有較多的錨桿分擔,有很強的抵抗力。缺點:要求錨固于堅硬巖體中,不適用于軟巖與土體,破壞往往是錨固巖體的破壞;由于局部錨桿較密,錨桿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較大。

  2)集中線狀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優(yōu)點:由于錨桿布置相對集中,對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較方便;對于個別錨桿承載力不足的情況,由于有較多的錨桿分擔,有較強的抵抗力。缺點: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結構傳來的豎向力來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個人認為考慮的話偏于不安全,對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適當考慮上部結構傳來的豎向力來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錨固于較硬巖體中,不適用于軟巖與土體;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較大。

  3)面狀均勻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勻布置;優(yōu)點:適用于所有土體和巖體;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較小。缺點: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結構傳來的豎向力來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個人認為考慮的話偏于不安全);對于個別錨桿承載力不足的情況,由于能分擔的錨桿較少,此情況抵抗力差;由于錨桿布置相對分散,對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較麻煩。

  4)集中點狀布置推薦用于堅硬巖;集中線狀布置推薦用于堅硬巖與較硬巖;面狀均勻布置推薦用于所有情況;

  4、注意事項

  1)集中點狀布置,抗浮錨桿與巖石錨桿基礎結合為優(yōu),需注意柱底彎矩對錨桿拉力的影響,特別是柱底彎矩較大的時候;

  2)參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 50330-2002》,應選用永久性錨桿部分內容;

  3)巖石情況(堅硬巖、較硬巖、較軟巖、軟巖、極軟巖)應準確區(qū)分,可參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 50330-2002》表7.2.3-1注4;

  4)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可參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 50330-2002》附錄C;

  5)抗浮設計水位的確定應合理可靠,一般應由地質勘測單位提供,比較可靠和有說服力,應設置水位觀測井,對于超出抗浮設計水位的情況應有應對措施;

  6)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現場試驗時由于一般為單根錨桿加載,未考慮錨桿間距影響(附圖一填充部分),特別是錨桿間距較為密集時的情況;當單根錨桿影響范圍內的土體自重(附圖二填充部分)大于錨桿拉力時,可以不考慮錨桿間距影響;

  7)由于錨桿鋼筋會穿過底板外防水,錨桿鋼筋應有防水措施;

  8)錨桿錨固體與(巖)土層的錨固長度應取有效錨固長度,由于基坑開挖會對底板下土體有一定擾動,特別是采用爆破開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延伸閱讀:地下室 抗浮錨桿 設計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