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術 > 正文
2004-08-20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介紹蚌埠朝陽路淮河公路大橋水中主墩在硬性粘土和砂層、亞砂土層中,利用單壁鋼圍堰結合高壓旋噴樁成功地完成了深水低樁承臺施工,使高壓旋噴樁應用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也創(chuàng)造了深水低樁承臺施工新工法,是項值得推廣和應用的新技術。
關鍵詞:旋噴樁 低樁承臺 應用
1、前言
深水低樁承臺施工常規(guī)方法一般采用單、雙壁鋼圍堰下沉到標高后進行砼封底施工,而針對蚌埠朝陽路淮河公路大橋主墩河床表層地質為硬性粘土,而承臺底座落在砂層和亞砂土透水層中,若使圍堰下沉到設計標高就顯得復雜且困難。結合岸上堤防用高壓旋噴樁不僅止水、而且可支護的原理,大膽應用到深水中,使圍堰與高壓旋噴樁有機地結合,不僅解決了圍堰下沉穿過較厚堅硬性粘土層的難度,同時也克服了承臺開挖到砂層、亞砂土層中止水、支護的難題。本文著重介紹高壓旋噴樁垂直帷幕止水、支護在深水低樁承臺施工中的應用。
2、工程概況
蚌埠朝陽路淮河公路大橋是跨越淮河的一座公路特大橋,全長1730m,雙線四車道,主跨采用140m預應力鋼筋砼連續(xù)剛構,主墩位于淮河之中,基礎采用14φ2.0m鉆孔嵌巖柱樁,低樁承臺,施工水深4~6m,其結構形式如圖一所示。
(1)工程地質
該墩地質從河床面由上而下依次為:
。╝)堅硬性粘土層:承載力260Kpa,層厚2~4m,極限摩阻力60Kpa.
。╞)亞砂土、砂層:圍堰2/3周長處為砂層,其承載力80Kpa.層厚2.2m.其余為亞砂土層,呈軟塑狀態(tài),平均厚1.5m,標貫13擊,承載力180Kpa.
。╟)硬塑亞粘土層:平均厚5.75m,標貫13擊,承載力220Kpa.
。╠)以下為亞砂土層和巖層。
具體地質布置如圖一所示
。2)地下水
主墩處在淮河水中,所揭露的粘性土均為不透水土層,只有砂層、亞砂土層為透水層,該透水層與淮河水構成互補關系。
2、 施工方案
。1)圍堰選用
圍堰采用底節(jié)雙壁鋼圍堰,其余為單壁鋼圍堰,直徑φ外=26.6m,內徑為25m,高16m,自重237t.考慮圍堰自重輕,采用內取土加壓重法克服外側巨大的摩阻力下沉圍堰比較困難。根據(jù)地質圍堰施工采取下沉1.5m~2.0m,然后采用高壓旋噴樁垂直帷幕支護、止水,進行承臺施工。
。2)高壓旋噴樁設計
、贅兜牟荚O
根據(jù)設計,沿圍堰外側亞砂土層區(qū)域布設兩排樁,砂層區(qū)域布設三排樁,樁距圍堰邊0.1m,樁間距為501mm,樁長9.0m,樁徑0.7m,樁尖進入硬塑亞粘土中大于1m,具體布設見圖二,計算模型見圖三、四。
經過計算,其受力均符合要求。
、诟邏盒龂姌妒┕C理
鉆機采用XPZ-50型單管高壓旋噴樁,BWT100/30高壓注漿泵機,當鉆機鉆到設計標高后,用高壓旋噴機把安有水平噴嘴的注漿管下到孔底,利用高壓設備使噴嘴以20Mpa的壓力把漿液噴射出去,沖擊切割土體,并與土體攪拌混合,隨著注漿管的旋轉和提升而形成圓柱體樁體,漿與土體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固結成樁,從而達到支護、止水的作用。
③設計要求
高壓旋噴樁帷幕部位砂層、亞砂層土滲透系數(shù)K≤1x10-7㎝/s,樁體抗壓強度取3Mpa.
4、施工工藝流程
。1)工藝流程
鉆機就位→引孔(擴孔)到設計標高→封堵垂向噴嘴→攪漿→由下向上旋噴作業(yè)到設計頂→沖洗→移位。
。2)施工順序
先打試樁2~3根,了解施工工藝及旋噴效果,最后確定施工參數(shù)。再進行旋噴樁的施工,施工時應先施工內排樁,后施工外排樁,為確保樁與樁間能很好地咬合,宜采用打一跳一法,且間隔時間應大于36小時。
。3)施工參數(shù)選擇
泵壓:20Mpa
噴嘴直徑及數(shù)量:2.3mmx1~2.4mmx1
流量:37~40L/min
鉆桿升速:粘性土30㎝/min
砂性土15㎝/min
鉆桿轉速:粘性土30r/min
砂性土15r/min
水灰比:1.1~1.2
水泥:普32.5,每米水泥用量125Kg/m
附加劑:氯化鈉1.5%,三乙醇胺0.03%或水玻璃1.5%,水玻璃模數(shù)2.4~3.4,濃度30~40波美度。
注意:三乙醇胺與水玻璃不能共同使用,否則會發(fā)生化學反應。
5、小結
2001年8月~9月在蚌埠朝陽路淮河公路大橋主墩上首次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承臺開挖來看,支護、止水均達到設計要求,承臺開挖由一般的水中取土變?yōu)槿斯ね谕粒粌H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5000m3土僅用了15天),而且解決了圍堰在堅硬性粘土層下沉的難點,在以后同類型結構施工中,圍堰設計尚可優(yōu)化,以便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濟效益,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新技術。但美中不足之處,在于旋噴樁施工中,樁的垂直度精度必須控制在1‰以內,引孔孔位誤差小于5cm,才能保證樁間的咬合,否則會引起滲水,給施工控制帶來難度。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